本報訊二季度末,國際鎳價失去了1.6萬美元/噸標志性位置,三季度開始時約為1.4萬美元/噸,價格的回落是消費者買入積極性在全球不銹鋼行業(yè)削減產量的背景下有所下降的反映,但是價格進一步下跌的幅度可能受到限制,三季度的現貨價大約為1.59萬美元/噸。
我國*先做出了削減不銹鋼產量的決定,為了使價格得到穩(wěn)定,六家*大的生產商一起努力以減少產量的過剩。這引發(fā)了我國的精鎳進口下降,由于清庫,4月份凈進口只有3400噸(今年前3個月的平均進口量為8500噸),但是5月份再度回升到6000噸。我國不銹鋼行業(yè)的擴產計劃仍然是重要的,然而隨著今年額外有100萬噸冶煉產能開始啟動,雖然我國的不銹鋼廠通常更注意產品質量,并且含鎳量低,擴產計劃同樣在2006年會是較為活躍的。因為質量問題,許多國家的生產商繼我國之后削減不銹鋼產量,因而使鎳的需求進一步疲軟。日本的鋼廠也同樣宣布了他們將降低三季度的產量,因為來自建筑業(yè)的需求遲滯不前,不銹鋼的進口量上升。然而來自汽車和電子領域的需求仍然強勁。日本鋼廠表示,計劃在三季度關閉冶煉爐18天,這將導致不銹鋼的鎳需求量下降20%,同時Nisshin制鐵公司同樣計劃在三季度削減國內市場含鎳不銹鋼薄板30%的產量。
但是市場供應仍然非常緊張,期貨升水出現在遠期價格曲線上,隨著現貨對3個月期差價一度在二季度擴大至1000美元/噸。在1988年市場上,升水曾達到過4400美元/噸,當時LME擁有2200噸庫存,但是目前的庫存也只有6000噸,總的報告庫存以消費周數來計約在9周水平,目前卻只有不超過7周。重要的是,1988年價格曾突破2萬美元/噸,因而可以認為,目前極度緊張的鎳市場并沒有完全從價格上反映出來。盡管現貨升水很高,只有少量的金屬被交割至LME倉庫,意味著過余的金屬是極其有限的。
從供需平衡來看,世界*大的生產商俄羅斯的Norilsk公司和加拿大的Inco公司,都沒有能填補供應短缺,供應緊張可能會穩(wěn)定至2007年。